《暗示》
看畢浪人劇場的《暗示》,口裡竟莫明的像有種淡淡茶香,許是那首《涼風有信》與昏黃燈光的化學作用。完場一幕與開場一幕意象上的相近,像是要告訴所有席上觀眾,最重要的是在來去之間,如生命,如劇場,至少是在譚孔文的劇場裡。
《暗示》,其實,是兩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目不識丁的自梳馬姐與「寫信佬」之間慢慢發展的一段微妙感情,和她對此的心理掙扎,與結局的無可奈可。一個市井推銷員對中學時代暗戀對象那份久久不能忘懷之情,然而對方已成為寫字樓白領。即使曾經走得那樣近,但現在二人間卻有著如馬里亞納海溝般不能踰越的距離,結局是同樣的無可奈可。
麥高利小劇場內,一景兩角,導演以平行雙線發展的方式交待兩人各自的故事,人物與時空的不停交疊,帶觀眾穿梭於五十年代的跑馬地與零六年的旺角街頭。兩個角色的關係也許並不緊要,導演似乎著力在尋找兩個生命中相似的感覺,互相呼應。讓人有感即使時代如何變遷,有些事有些情還是會活下來。另外,由於兩個角色處於不同的時代,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及對生命的看法。導演將兩者並排對比,很能引起觀眾對於自我生命觀的反思。
題材的選取雖無特別,離不開人與情,死亡與重生,但導演也頗能找緊當中動人的時刻,點到即止,像情感產生的那刻般一閃即逝,但留下來的餘韻卻能叫人再三回味。而事件在演出中的不完整描述,與零零碎碎的對白處理,相信也是導演的刻意安排。我們對於生命的最直接回憶與轉述,不就如此嗎?
受過舞台設計專業訓練的譚孔文在空間上的運用果帶給觀眾驚喜,以劇場裡的燈橋作為陽台與小船。前者的設計使演員的演出更引人遐想;後者更能瞬間把海的深度帶到觀眾身邊。難得的是在一個細小的劇場空間裡也能為觀眾帶來了抬頭張望的機會,相信是不少觀眾進場前始料不及的。而在燈光的運用上,黃與藍的兩種主色調,對於氣氛的營造有很好的幫助。
生命其實是一場探索,劇場如是,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對於《暗示》作為一場探索的開端,成敗似乎是言之過早。但有一點肯定的,就是在戲開始時的陣陣煙霧於劇中人物展現故事的同時徐徐散去。是的,演出除了讓觀眾走近台上的兩個生命外,也叫人看清楚一點生命,對人與人間的各種感情多一份體會,像呷上一口清茶,淡淡留香。